您当前的位置:
名家艺旅——晁谷(二)崇尚古法 深厚学养
中国,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及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随着历史的演变沉积了众多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有着相当深刻的体现,宗教壁画方面,“重教化、助人伦”的主题思想尤为突出。中国传统绘画艺术是从对宗教祭拜和生活记录开始,并最终从壁画类立面艺术形式向平面发展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是每一位画家认真探求和学习掌握中国绘画精髓的必经之路。
晁谷一直有志于研究中国古典文化,把传承发扬中华文明作为己任。自1987年起,深入法海寺,完全是自出于对中国传统壁画的热爱,苦其心志、自愿且自觉临摹“法海寺”壁画长达6年之久。用晁谷的话说:“中国传统壁画的表现内涵及其创作手法,自初学绘画时就深深地打动着我,法海寺中绘制的一幅20诸天礼佛护法的宏大场面名曰“帝释凡天礼佛护法图”,画中表现的是天宫诸神仿佛正在缓缓地向我们走来,他们璎珞飘曳、环佩叮咚、睿智祥和。仿佛袅袅仙乐不绝于耳,南无阿弥陀佛的咏诵声在耳畔回响。我的心灵在震颤,我所要寻找和皈依的不正是这种境界吗?”。怀着这份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情感交融,自小颇具慧根的晁谷用了六年时间认真地挖掘细节、研究壁画以及宗教文化。通过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研习慢慢熟悉民族的审美意趣和人文精神,他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有了更深的认识,在继承中国传统绘画精髓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站在传统角度上探求新的表现技法、探求与时代一脉相承的表现精神,展现出了良好时代风貌。
在对“法海寺”绘画临摹、研习中晁谷的体会特别深:“对传统壁画的研究越是深入就越是清醒地认识到当时“法海寺”壁画的完成不仅是明朝“宫廷御善所”的画师们独具匠心的描述,而且是佛祖赋予了画师们心灵感应的结果,明朝绘画是中国佛教绘画的集大成之作,水平更是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中国宗教绘画自古是有粉本的,宗教人物表现形式经过多年不断完善和人物形象模式的积累,再加上异域的宗教文化对中国的传播,“法海寺”壁画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部分壁画的人物不再是按照传统中粉本的题材和样式而是人物写生,又如壁画中出现的一只兔子,耳朵背面的血管清晰可见,表现方法和细腻的技巧使兔子栩栩如生。壁画中人物的形象以及各个不同人物的心理特征和服饰搭配更是出神入化、惟妙惟肖。“法海寺”壁画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都有图案,壁画的繁复程度历史上前所未有,壁画画幅巨大,人物众多,共分为东、西两壁,长14米,高3.2米,共表现人物36人,人物高1.2~1.6米。为了向世人展示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宗教艺术和壁画艺术水平,晁谷于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个人画展,受到各界好评。同年在京的文物界、美术界著名专家对“法海寺”的壁画历史、艺术价值进行论证,认为“法海寺”壁画是我国明代之最,与敦煌、永乐宫壁画相比各有千秋,并可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壁画相媲美。